到搜搜问问首页

导语
盗墓,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。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。在春秋时期“礼坏乐崩”的社会变化之后,厚葬之风兴起,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。在漫长的中国盗墓史上,主要留下了四个盗墓门派,即摸金派、搬山派、卸岭派以及发丘派。盗墓历史悠久,神秘事件层出不穷。…
  1. 1 诡秘的报应:为何盗墓者多不得好死?

    盗墓者既要胆大,还要心细,当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脑袋。盗墓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,还没有哪一位敢如街头小混混“我是流氓我怕谁”般地狂言——我就是盗墓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不是案发,盗墓者很难被严惩。这时候,社会道德、人类伦理的威力... 详细>>

  2. 2 盗墓史上屡现“诈尸”活见鬼事件

    首推的“活见鬼”是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(把眉毛抹成红色作为标记,得名)掘开后,同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娇丽如生,结果遭兵士奸污。有人怀疑此事不合常理,尸体历二百年仍“栩栩如生”,不可理解;奸尸则更奇怪了。吕雉是刘邦发迹之前的原配... 详细>>

  3. 3 中国盗墓史上六宗罕见“辱尸”事件

    毫无疑问,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“辱尸”事件当属伍子胥的“鞭尸三百”。面对楚平王的尸体,泄忿心切的伍子胥没有在楚平王活着的时候完成报仇计划,终于在他死后实现了“教训”目的。伍子胥辱尸的经过,《吴越春秋》有清楚的记载,“吴王入郢,止留... 详细>>

  4. 4 古代盗墓贼嚣张还吃尸?

    在中国历史上,正史或者演义小说都记载了“食人肉”的情形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就受到过人肉的“款待”。在中国古代,有两类“吃人肉”的情况,第一类情况是,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,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。比如白居易诗中... 详细>>

  5. 5 盗墓笔记:古代盗墓圈的“黑话”

    盗墓,是见不得阳光的行当,民间叫“挖祖坟”,不只犯法,还悖人伦。所以,盗墓者在行盗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联络暗语,亦即人们所说的黑话。黑话,又叫隐语、秘密语,俗称“切口”。语言的出现是交流和表达的需要,其第一功能是说了让别人明白。但黑... 详细>>

结语

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盗墓行为的累累遗迹。唐人颜胄诗所谓“群盗多蚊虻”,“白骨下纵横”,等,是盗墓现象的写真。通过考古工作的实践可以得知,大量古代墓早已经在考古之前就被开挖,这不能不说造成了国家社会的巨大损失。
分享专题到: